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只能拥抱幻影

2019-09-12 17:30

安排好孩子的一切,是当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现。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,这种本能非常容易理解,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和兴趣,越俎代庖作各种决定,好多时候结果适得其反。

前段时间,单位来了个实习生。坦率讲,是托关系找熟人进来的。他来之后工作情绪不高,总是拖拖沓沓。出于关心,我问他对工作有什么想法,他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:“老师,你不用费心了,我对网络编辑工作没兴趣,来实习是爸妈安排的,当初上大学报专业,也是爸妈安排的,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个系统能帮上忙,可我对这个行业一点兴趣也没有。”“那你对什么有兴趣呢?”这个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苦笑着想了想:“我自己也不知道。”没办法,我只好委婉劝其离开了。

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没来上岗的“实习生”。当时,一个老师的同事找上门,希望帮忙安排她学新闻的外甥女到我单位实习。等到我电话联系本人提出面试的时候,该女孩对家长的热心安排却不以为然。她说得很坚定:“老师,谢谢你了,我学这个专业是父母安排的,当时也不懂,可在大学这两年,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历史文物方面。我打算联系到博物馆去实习,虽然跟新闻不对口,可我就是太想去了。”

这两个实习生的表现,令我感慨万千。比起那个来到岗位上、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大男生,这名没见过面、只通过一次电话的女孩,让我更为欣赏。95后小青年难免会遭遇父母热心安排人生,区别在于:这个女孩,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希望干什么,并能够坚定地去接近它;而那个男孩,委曲求全,一路顺从,其实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,也根本谈不上快乐与成就感。

最近,我正在读法国小说《偷影子的人》,讲述的是一个男孩,在与别人影子重合的时候能聆听到对方的心声,从而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了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。小说想阐述的道理是:人都需要确认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,而不是在浮云和幻影上浪费时间。正如莎士比亚说的,有些人只拥吻影子,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。在我看来,丝毫没有自己的主张,逆来顺受,完全被动地接受父母安排,其实拥抱的也是生活的幻影,也是需要被关照甚至被解救的。

安排好孩子的一切,是当下父母非常本能的表现。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,这种本能非常容易理解,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和兴趣,越俎代庖作各种决定,好多时候结果适得其反。家长以为孩子应该成为他们以为的那样,而孩子偏偏不是他们主观期望的那样。

人生确实应该有丰富选择,听从内心的声音,会更接近幸福与满足。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:孩子,7岁,我给你报了奥数班;19岁,我给你报了某某大学;23岁,我给你报了公务员;32岁,我给你报了《非诚勿扰》......处处被安排的人生,看起来是那么的趋同与乏味。不管是现实还是影视作品当中,完全被父母安排好的不快乐甚至悲剧,可谓不胜枚举。

高考结束了,马上就要填报志愿。应该报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,是鼓励孩子顺从内心的召唤,还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、自以为能帮上忙的资源,统统强加到孩子身上?没有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好,但不要以爱的名义去安排一切,不要在安排孩子人生的时候理直气壮。

孩子们是如何迷乱了寻找方向的脚步、成为一颗生活的棋子?包办教育、替代成长、圈养孩子,到底说的是哪些人?父母与孩子们,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